谢金辉老师精彩演绎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2025年春季高中数学组教研活动报道
2025年4月8日, 在泉州市举办的市级公开周活动中,来自晋江市内坑中学的谢金辉老师在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学校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棱柱,棱锥,棱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开课。本次课程吸引了众多教育同行和各校的数学教师,通过深入的讲解和生动的实例,使复杂的几何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受到了广泛好评。
谢金辉老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公式推导及实际应用,来计算不同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课程中,谢老师首先解释了几何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然后逐步引入了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相关知识。特别是他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立体几何中的难点和重点。
课堂上,谢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GGB等软件,展示了多种几何图形的三维模型,让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各种几何体的结构。他还特别强调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通过设计和解析实际问题,鼓励学生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此外,谢老师在课堂上还强调了逻辑思维的训练,教授学生如何通过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他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理念深受学生和同行的赞赏。
课程结束后,来自各地的教育专家和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以下是对这堂公开课的综合评价:
一、优点
1. 教学目标明确:谢老师紧扣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清晰且具体,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符合学科要求和学生实际。
2. 教学内容精准:谢老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 教学方法多样: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几何体的三维图形,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4. 教学过程流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环节紧凑,过渡自然。从导入新课到预习课本、研读思考,再到例题讲解、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对课堂节奏的把控能力。
5. 注重思维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几何体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6. 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互动频繁。谢老师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同时,学生也能够积极回应教师的提问,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7. 教学效果显著: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看,教学效果较为显著。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不足
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讲解一些较复杂的例题时,花费的时间略多,导致后面的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环节略显仓促,未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总结和反思。
2. 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有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等环节,但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可能参与度不够高,教师未能及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的来看,谢金辉老师的这堂公开课是一堂较为成功的数学课,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方法多样、过程流畅、效果显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示范和借鉴。
图文:高中数学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