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宜人,悦读阅美
------《骆驼祥子》整书阅读指导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的倡导,助力“书香民中”建设,引领我校师生以书为友,形成“喜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2023年2月24日星期五上午第二节,初一语文组李雯欣老师在校图书馆对初一11班学生进行名著《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指导。
课程共分为三部分内容,李老师主要从《骆驼祥子》整本书写了什么、怎么读、怎么做笔记与摘抄三方面来进行讲述,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教给学生摘抄笔记的技巧。
首先,李老师对这本名著的作者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接着,李老师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本书的大概内容。《骆驼祥子》主要讲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憨厚老实,善良勤恳,坚忍不拔,就如同骆驼一般。随着农村日益凋蔽的发展,他来到了北平开始新的生活,最终选择拉车谋生。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然而,他的希望屡屡破灭,不断经历挫折,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同时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直到最后,祥子成了自暴自弃、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小说刻画了许多像祥子一样的小人物形象。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后,李老师详细讲解了阅读本书应该用到的阅读方法。圈点批注,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在书页上划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层次段落,点出疑难之处等等。
常见符号:
1.直线“ ”:画在生字或需要解释的词语下,用以批注时注音或解词。
2.波浪线“~~~~~~~”: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以便加深记忆、理解。
3.圈点“…………”:标在文中的重点词或优美词语下面。
4.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可以批注疑问。
5.感叹号“!”: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可以畅言所感。
6.圈字码①②③:用来标示自然段的序号,便于查找内容。
7.分隔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可以附注层次大意。
个性符号:
8.圆点“”:画名词下面。
9.三角“”:画在动词下面。
10.圆括号“( )”:标在形容词上。
11.方括号“【 】”:标在副词上。
注意事项:符号设定后,要养成固定的使用习惯,这样在整理读书笔记、做摘抄时才不至于凌乱。
让我们爱上读书吧,让我们走进图书馆,把读书当作一次次新的耕耘和播种,让迷人的浓浓书香洋溢我们的校园,让读书伴随着我们进步的每个脚印,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地一路走过,走向自信,走向充实,走向成功,走向美好未来!
文字:初中语文组
图片: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