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接千载话易安
-----2024年秋高中语文组视导课报道
2024年12月27日上午第二节,教研室对高中语文组陈秋兰老师进行教学视导听课。副校长邹文耀、教研室莫洪君副主任、教务处罗典成副主任、教研室陈文哲等领导以及高中语文组同仁参加了此次听评课活动。
此次活动高一备课组陈秋兰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声声慢》诗词欣赏课。《声声慢》是必修上第三单元的文章,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这一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在教材“单元学习任务三”中也明确提及要重点关注、细加品味优秀古诗词作品 “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陈老师围绕这一中心任务精研文本,精心设计,并高效且落实的完成了课堂教学。
陈老师准备充分,学案设计完备,含学习资源、问题串、延伸阅读、教考衔接等,充分体现学案的自学、导学、助学效用。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用一问“作者是如何抒发愁情的”串起课堂内容,给学生的鉴赏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既见统筹课堂的意识亦见其通过问题创设学习情境的奇思。
于永正老师如是说:“要想真正的上好语文课,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要深人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只有钻研出语文的味道来,才能上出带有语文味道的课来。”陈老师借助自己的文本细读能力,以“淡酒”“秋风”“梧桐细雨”“黄花”等意象为重点审美对象,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审美讨论,挖掘文本的内涵。以文解文——巧释语典,课堂上旁征博引,佳句信手拈来,让学生思接千载,跨越时空与易安相遇,感受作者(抒情主人公)那用血与泪细细纺织的漫天愁绪。
作业于我们教学来说,针对不同课型,其要求不一样,但其功能性意义莫过于“调研”“检测”“巩固”。本堂课型为“文本精读教学课”,其作业设计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本堂知识的“同化”和“异化”。
课后,教研室莫洪君副主任主持了评课活动。视导听课小组对陈老师这节课作了点评指导,充分肯定本课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营造了民主、平等、探究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听课小组还提出建议,在学生合作对学时,以PPT展示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更使合作讨论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教学环节紧凑略显不足,各环节的时间安排可再作调整。
本次视导听课活动,检测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了学校常规管理,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教学氛围。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把教学常规落到实处,聚焦课堂,促使教师在课堂上多下功夫,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创设更加高效的课堂。
![]() |
![]() |
|||
![]() |
文字:高中语文组
图片:高中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