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文学课》
作者:王亮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时间:2022年
索书号:G78/310
编辑推荐
这本书从操作性很强的单篇文章讲解的形式入手,为家长提供思路,打开视野;更重要的是,它触及了文学教育的内核,文学教育是一种人生教育、三观教育。好的文学教育,能够给孩子丰富的生命滋养。
内容简介
王亮是一名“资深文学中年”,也是一位非常疼爱女儿的爸爸。随着女儿步入小学,他把自己的“一人读”,变成了和女儿之间的深度共读。他或围绕课文,或挑选自己喜欢且适合孩子的文学作品,记录下他与女儿的细读日常。
从“幻想游戏”的绘本共读过渡到纯文字作品的阅读,王亮渐渐揣摩出孩子的心理特点。他将文学变成一副拼图玩具,变成清晨阳光的接力棒,变成爱舔别人脚后跟的迟到巫婆……借着有趣的熟悉的方式,王亮铺设出这些拾级而上的台阶,帮助女儿轻松登上山顶,领略文学世界的辽阔与美好。
在这样的共读中,王亮也意识到,“一些文字、经验与往事,在女儿那里,被她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重新锻打出绚烂的火花”,共读成了一件让他们彼此都愉悦放松的休闲活动。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
作者: 万玮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时间:2022年
索书号:G52/6
作者简介
万玮,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校长。2006年“上海教育年度十大人物”,“国培计划”首批班主任专家库成员。著有《班主任兵法》《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计》《向美国学教育》《用服务的态度做教师》《教师的五重境界》《学校管理的本质》等,累计畅销超百万册。
内容简介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面临一个又一个挑战。我们没有办法说这个挑战是数学题,那个挑战是语文题,一个挑战可能涉及许多学科的问题,但以往在学校刷了一遍又一遍的学科知识似乎又都用不上。今天社会对教育的质疑与不满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迷惘与困惑就源于此。
本书收录的文章是作者近几年的演讲稿及自媒体约稿,这些文章均指向作者心中的那个信念:“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
作者认为,生活有多宽广,教育就有多宽广。生活有多复杂,教育就有多复杂。生活如何变化,教育就如何变化。生活是怎样,教育就是怎样。回归生活,回归教育的本质,才是教育的正途。
《行走德育》
作者:王莺编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时间:2021年
索书号:G631/62
内容简介
《行走德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成长的芯片》以“行走德育”为核心理念。“行走德育”是以价值铸魂为指向,以实践育人为特征的区域德育创新,是全国德育案例。书稿介绍了“行走德育”的价值追求、目标体系、研究设计,以基地、课程和线路构建的网图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其网图、范式、平台相交融的实践育人方式为全国先创;并介绍了“行中学”范式的构建与应用,以及行走德育的机制建设与资源保障。
《行走德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成长的芯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汇集了杭州市上城区20多年价值观教育的多个实践样本,是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活化。最后,书稿专门对疫情下的价值观教育进行实践探索,展望“行走德育”的未来路向。
《强强谈教育:用细节成全生命》
作者: 方君强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时间:2022年
索书号:G4-53/3
内容简介
本书体现了作者以校为根,以生为本,以师为体的教育情怀,涉及的内容丰富,立意高远,重点在如何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培养学生品格,如何进行学校管理建设以及作者的育人经验和教育体悟。书中对学校师生的引导和激励、对教育同仁的期许和独特经验传递等,都可给读者以启迪和借鉴。
作者简介
方君强,1974年4月生于浙江兰溪,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兰溪实验高中党委书记、校长,兰溪市教育局党委委员,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金华市名校长。浙江省中小学校长首批海外培训班学员,长三角名校长培训班学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编辑推荐
本书是写给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一本教育札记,书中系统、全面地阐述家校共育的目的、方法、经验和反思,结合案例分享,能够很全面、深入地让读者充分了解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和前景,可给读者以启迪和借鉴。
《命运》
作者: 蔡崇达著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广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
索书号:I247.5/1790
内容简介
《命运》是蔡崇达继《皮囊》之后,时隔八年潜心创作的长篇小说。
《皮囊》里的那句“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正是出自《命运》的主人公,阿太之口。《命运》以九十九岁的她一生的故事为主线,串联起福建闽南沿海小镇几代人的人生故事、命运选择与时代浮沉。
全书以阿太的五段回忆,切入时间长河中人们不得不直面的一个个本质命题:层层浪:你们就此没有过去,只有将来——
当原本稳固的活法被打碎,给人庇护的传统秩序被割裂,陷入巨大无常中的一个个单薄的人,要如何活下去?内心的安宁要放置在何处?
海上土:灵感是浮游在海上的土——
羁绊和意义是人心灵的压舱石,当生活的浪头打过来时不至于被掀翻。阿太生命中那些失去了压舱石的人,被命运一个个顺水推舟地带走了。而此时的她,尚只有十六岁。
田里花:想结果的花,都早早低头——
背负着“无子无孙无儿送终”的命运预言,她成了亲,有了婆家与丈夫,抱养了孩子。但见过命运的人会明白,命运的激流从未停止,人在其中并不知晓,哪一次告别,就是诀别。
厕中佛:腐烂之地,神明之所——
时代的巨浪之下,如何守住内心的清明与信仰?这世上容易的活法,就是为别人而活。而如果那人恰好也是为你而活,那么日子再苦,也过得像地瓜一样甜了。天顶孔:要么入土为安,要么向天开枪——
阿太的故事走到了落幕时分,死亡成了她亲密的旧友。她终是生下了自己的命运,成为自己命运的母亲。这人间她来过,她永不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