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周生物组林佳雯老师教学视导活动报道
为提升教学效率,促进新教师成长,推动“和助五学”校本教学模式建构、“和合教研”文化建设,12月31日上午第四节,学校教学口组织对生物组林佳雯老师进行了教学视导,邹文耀副校长、教研室莫洪君、张文哲两位主任及生物组全体没课的老师参与了相关活动。
![]() |
![]() |
本节视导课的课题为《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特性(第2课时)》,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酶的特性,同时关注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两大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中,林佳雯老师以复习“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引导学生回顾酶和无机催化剂的异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接着结合上节课的实验结果,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学习了酶的高效性,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酶具有高效性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在随后的酶的专一性这一教学环节中,林老师启发学生从“酶相同,底物不同”“底物相同,酶不同”两种实验思路中,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学生们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就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各抒己见,最终在两条大思路下的5个实验方案的结果中,得出“酶具有专一性”的结论。除此之外,林老师进一步拓展了锁钥学说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酶专一性的原理,让学生深刻认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适应关系。
在探究酶的作用条件时,林老师则通过多则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推测酶的催化能力可能受温度和pH的影响,随后安排学生们分组设计“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此外,林老师还联系生活实际,解释了人发烧时不想吃东西的原因,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后,由教研组长许文林老师主持进行了视导评课。视导组认为佳雯老师比较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节课能够结合“和助五学”校本教学模式进行课堂建构,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设计实验、分析资料和讨论交流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
![]() |
![]() |
||
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学生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酶的特性等生物学知识,还提升了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本节课总体上得较为成功,体现了老师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视导组成员也不回避课堂教学中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如PPT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其呈现形式需要进一步优化,可以将设计成动态形式,增加更多的视觉元素和互动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可借助多媒体投影来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可以充分利用视频资源,播放相关实验视频,弥补学生因条件限制无法亲自动手实验的不足,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等。
通过对本次视导活动,提升了林佳雯及全组老师对校本教学模式建构意义的认识,也让佳雯老师进一步明确了后续教学改进的方向,表示在未来的教学中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为学生创造更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图文:生物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