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引领诗歌教学 讲练结合链接中考
——黄琳琳老师课题研讨公开课报道
随着晋江市课题《语文跨学科学习视域下的古诗词学习实践研究》的深入开展,课题组核心成员黄琳琳老师针对我校现下初三年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开设一堂古诗词群诗阅读复习课,即《不惧风雨,乐观豁达——初中苏轼词作复习》的课题研讨课。
该堂课黄老师能借助课前导学案,先由谭咏麟改编苏轼《定风波》歌曲导入,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接着紧扣新课标群诗阅读要求,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以文为本,以学习任务为抓手,重点复习初中语文课文中苏轼的四首词,理解苏轼词作的特点,体会苏轼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同时,还能围绕近年来中考考试命题要求,联系苏轼的人生经历,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自请外任密州,后因“乌台诗案”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被贬黄州,将历史背景与语文课堂巧妙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这四首词的内容;并通过表格的形式,将四首词按时间顺序,从词的内容、写作手法、情感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复习,完成“知人论世”模块;最后再将近几年各地市的质检题、中考题,以及联系中考动向设计成问题比较阅读,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苏轼词作的特点。
整堂课多媒体运用娴熟,听、说、读、写等活动热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借助AI将音乐、历史、地理与道法等学科融入语文古诗词学习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氛围融洽,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了思维品质,增强了文化理解,实现了核心素养在课堂的真正落实,出色地完成了“跨学科学习视域下的古诗词学习实践研究”任务。
课后,教研组长陈顺荣老师组织听课老师集中评课,课题主持人张榕君老师首先作了发言,她肯定的琳琳老师这节课中立足新课标,紧扣文本,抓住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将音乐、历史、地理和AI技术巧妙融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课堂内容。听课老师也肯定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完整,表格式知识梳理条理清楚,讲练结合,尤其是结合中考新动向设计题目针对性强。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古诗教学中,尤其是群文阅读要敢于打破常规模式,紧扣主题,以核心问题为主干,依据生情学情正确定位,对比阅读应从课题入手,关键点切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的“读”,授之以渔。即读懂文本、读出诗韵、感悟情思,品味主旨等,建议可借助某个要素(情境)作为切入点,增加题目难度,复习的效果会更好。
此次公开课既是一次课题研讨活动,也是初三古诗词复习课的一次探讨。初中语文教研组长陈顺荣老师表示今后将继续推动此类教学研究活动。独行速,众行远。在面对面交流、思维的碰撞中,围绕古诗文教学特点,以读促学,以读鉴赏,尊重个体差异,总体较好,达成预期效果。尤其是老师们更新了教学理念,拓展了教学思路,助力老师深耕语文课堂,不断提高我校初中部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