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年三十晚上,大人们要给我们三个人‘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写上长命百岁,放在枕边,还要在我们每个人的景泰蓝食盒里放上用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橘子等食品,大年初一我们一醒来不许说话,先要用手摸摸这些东西……”这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在《孔府内宅轶事》中写下的话,转引在《春节简史》中,为了这本小书,民俗学者张志春先生积累了十余年。
这样的细节,意外又不意外。意外的是,给“压岁钱”这样的琐事,前辈做得如此认真、细致。据《春节简史》所引《春明采风志》,压岁钱须“以红绳穿钱作龙形,置于床脚”,初期非真正的货币,而是“浇铸成钱币的样子,正面有‘万岁千秋’之类的阳文,或者出以龙凤、玄武等图纹,那是长辈赠予的作为佩戴的品物,用以压服邪魔的”。意外的是,通读《春节简史》即知,类似的“繁琐”似已是前辈们的生活常态。“繁琐”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他们的“朋友”。
在古人看来,时间不是线性向前的,而是像春夏秋冬那样,无限循环。今天的一切,终将与我们重逢,这是轮回中一份值得珍重的缘分——以喝水为例,现代人会用一次性纸杯,看重的是“喝的结果”,一旦喝完,无人关注纸杯的下场,彼此再无交集;前人则愿把时间花在杯子上,许多杯子精工细刻,完全是工艺品,他们更在乎“喝的过程”。喝水是小事,却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使用纸杯的人们,会习惯于“用后即弃”,世界变得功能化起来,个人感受、情感成了可有可无的配角。呈现出来:我们会埋头刷几个小时的手机,却为开机速度延宕几秒而烦躁。使用工艺杯子的人们,则会主动去寻找并建立意义,试图与世界和解。
|
阅读这本书之前,需要对日本的人工智能法学有初步了解。日本的人工智能法学有两大支柱,分别是“通过人工智能支撑法学研究”(Law by AI)和“通过法律控制人工智能”(Law of AI)。Law by AI着眼于利用AI技术支持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的发展。Law of AI的核心议题便是探讨如何在法学领域平衡AI技术的利弊,以及确保其在法治框架下合法、公正的运用。
在内容方面,本书囊括了人工智能法学关心的三大议题:第一大议题聚焦于社会与法学之间的协同进化。太田教授对传统法学研究范式的批判为人工智能法学在新时代的崛起创造了机会,使得法学界和法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学在AI时代的定位。毋庸讳言,重视比较法、具有个案倾向、语言操作倾向的传统法学,与具有强大的外语翻译能力、检索能力、自动撰写能力的人工智能法学相比,明显处于劣势。传统法学研究范式需要在法律系统外寻求智识支援,才能避免被时代所抛弃。第二大议题着眼于涉及Law by AI的基础知识。大体上看,第一章和第三章讲解了法的解释适用和决策过程,从而引发对这些“法律工作”可能被AI技术替代的思考。第六章和第七章则介绍了AI技术在法学领域的具体运用。第三大议题落脚于Law of AI体系的建立。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讲解了“法”是如何规制社会,以及AI时代下现有法秩序面临的新挑战。第八章从信息刑法的视角介绍了当前法学研究对AI技术引发的法律风险的应对。
《AI时代的法学入门:跨学科视角》一书成功地突破了传统法学的边界,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跨学科且充满创新性的法学未来。在AI时代,这本书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法学入门书,更是对法学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