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提升编程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教研组公开课《条件(while)循环》
3月26日,陈埭民族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开展了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主题围绕如何通过编程课程有效落实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备课组长蔡安妮老师以《条件(while)循环》为主题,呈现了一堂生动高效的Python编程公开课。课程聚焦条件
循环,带领学生在趣味实践中掌握while循环结构的核心逻辑。本次活动中,信息技术组的教师们就课堂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评价。
观摩课程亮点纷呈
蔡安妮老师以“折多少次A4纸,它的厚度会比珠穆朗玛峰高?”这一引人入胜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索Python中的`while`循环语句的应用。在课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编程技能,还体验到了将数学概念转化为计算机程序的乐趣。教师现场演示了编写代码的过程,详细解释了每一步骤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循环逻辑及其应用场景。此外,利用learnsite平台进行作业布置和提交,既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评课环节深度剖析
在随后的评课环节中,各位教师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见解。黄秋燕老师肯定了这堂课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成功之处,认为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张燕清老师在评课中强调了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包括计算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信息意识等多方面。何春燕老师指出,本节课注重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动手实践,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针对未来改进的方向,黄沁芳老师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强跨学科融合,例如结合物理、数学等学科的知识点,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式学习任务,以此来深化学生对编程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此外,陈秋昕老师建议增加团队合作环节,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协作,共同攻克难题,这样不仅能增强他们的社交技能,也能促进更深层次的学习。
展望未来,教研组计划继续推进此类实践活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具体措施包括定期进行教学研讨,邀请专家讲解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以及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他们在信息化时代茁壮成长。
这次教研组活动不仅是对我校编程教学的一次检阅,更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信息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文字:张燕清
图片:陈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