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虽瑟瑟,研思意蕴浓
晋江市高中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报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语文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各自独立又相互融通。高中课标提出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地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这一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学生的其他几方面素养,都是在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如何落实这一素养的培育,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2024年12月23日,晋江市高中语文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教学研讨活动在陈埭民族中学举行。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副主任、高中语文教研员王显文、兼职教研员张素婷、蔡小君以及全市近六十位高中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陈埭民族中学陈鸿老师以《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为课题,立足学情设计活动任务,让学生借助任务清单完成主题活动,将整理词汇的基本方法融入日常阅读中,引导学生通过把握规律整理相关词语,教学整体性强,方式恰当,教学效果显著。图文并茂的展示,小视频的切入,有古朴厚重感的课件,都充分创设了情境,在信息技术赋能课堂与主题融合创设的这一情境中,课堂给学生真诚真实且有实效的指导。教学方式和理念实现从“知识学习”向“发现学习”、从“知识传授”向“知识建构”、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转变。
平山中学林秋雪老师以《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为课题,以2024十大流行语导入,与单元学习任务紧密结合,与学习活动紧密联系,从课文选材,用好教材,善于通过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分析,在求同辨异中走向深度阅读。分析细腻,合情合境,组织多元学习活动,聚焦学习任务的落实,课堂互动活跃。
兼职教研员张素婷老师主持集中评课研讨活动。听课老师们认为:两位老师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活动真实有效,教学环节紧凑,详略安排得当,问题设计抓住了核心,分小组展示与积分制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设计整体性极强;丰富了学生语言建构的体验,拓宽学生视野,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大家对这类课如何优化拓展探究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认为从学生主体出发,教学中应重视工具书及其他学习资源的使用,避免过于学术化,词义引申宜粗不宜细。兼职教研员蔡小君老师指出,依标教学迫切而必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在教学中容易被忽略而未形成系统教学,两位老师目标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
最后,王显文老师做总结性发言,他强调,在语文课程中,语言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之核心。语文学科有四大核心素养,语言无疑处于枢纽地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是审美的依托。语言学习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这样的认识:词汇积累和梳理的对象既要注重课内阅读文本,也要注重课外阅读文本;既要重视经典文本,也要重视学生习作的语言表达文本;既要重视单元学习活动的积累、梳理和探究,也要重视平时的积累、梳理和探究;既要重视具体的、目标任务明确的语言活动,也要有生活即语言学习的观念;既要重视活动过程中的展示,也要注重语言习惯的养成。
本次市级研讨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公开课与教学研讨,犹如架设于实践与理论之间的一座虹桥,引领我们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汲取智慧之泉,激发创新之火。我们将怀揣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将每一次研讨转化为教学的动力,将每一份心得融汇成课堂的活力,共同见证更加绚丽的教育风景,共享更为深刻的教育幸福。
文字:高中语文组
图片:高中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