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封神演义》的第一主人公
中国古典小说受史传文学的影响,通常会设定一个第一主人公并以之为核心构建起整个故事,如诸葛亮之于《三国演义》,宋江之于水浒传,孙悟空之于《西游记》。那么谁是《封神演义》的第一主人公呢?我想众口一词的说法应该是姜子牙,对于多数读者而言,这几乎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常识。但若进而追问:姜子牙何以成为《封神演义》的第一主人公?答案恐怕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这既涉及《封神演义》的整体艺术构思,又涉及姜子牙形象的历史演化过程,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
一部叙事作品的第一主人通常是这部作品的灵魂人物,集中体现了作品的整体艺术构思。作为《封神演义》的第一主人公,必须具备这样两个条件:第一,必须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具有统领全书的核心线索的作用,这是对任何一部小说的主人公的一般要求;第二,必须具有沟通人神的功能和亦人亦神的双重身份,这是对《封神演义》这部神魔而兼讲史的小说的特殊要求。一般要求自不必说,特殊要求是因为就《封神演义》的故事来源而言,本有讲史和封神两个故事,就《封神演义》的文本形态而言,则有世俗和神魔两个世界,要想熔两个故事于一炉,使两个世界紧密结合,就必须有一个亦人亦神、沟通人神的角色作为中介。在《封神演义》中,符合这两个要求的人物只有姜子牙一人,其他人物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封神演义》的编者赋予姜子牙以阐教门徒、元始天尊弟子的身份,使其由原来的人间将相转化为集人性与神性于一身,成为联结人间世界与神魔世界的枢纽。
黄桂元《阅读是最好的独处》是一本“关于书的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散文、评论若干,名副其实,充溢着个人有关阅读的技艺、因果。全书分为“视野”“飘零”“知人”“悦读” “锐评”五卷,对应着作者对人间世事的“说法”。作品既有书评,又有个人经历,兼有怀人、包容互文,看似轻松随意,实则凝集了个人独到智慧。
读《阅读是最好的独处》,似乎浏览一个书房,顶天立地,全是书籍,而作者独居其中,乐而忘我。《书房滋味》中,作者云:“久而久之,我已经习惯了自己书房的“杂乱无章”。那种一尘不染、井井有条的书房,我会不习惯,不自在。书房是我唯一可以做主的地方。书无需多,但要精,关键是投缘。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这样的书聚在一起,自然会形成书房特有的气场。”读书人对书房之爱,大率相同,而所爱者为何,却有差异。有些人的书房,精装套书排列齐整如兵马俑,威严有余,人气不足。很大程度上,书房的书,是主人思想的“实体”。黄桂元所谓“投缘”“气场”,别具一格;他的书房,分明烟火袅娜,活色生香。因此,他的读与写,不免“率性”,以自我频率为导向。与己共振,则引为同道,且一旦认定,就不再更改。因此,黄桂元谈书,实际是谈“某类”书,更是谈关于自己的“某类”书。
读书、读人,经过投射,其实是读自己。在他笔端,出现有家庭琐事、朋友故交、历史人物,无论是谁,黄桂元都表现出对人性弱点的敏锐发现,以及随后产生的宽厚、包容与超脱。综观《阅读是最好的独处》,无外谈书、谈人,实际每条议论,都难免打上作者印记,而他推崇的“金薔薇美学”,不断闪耀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