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智启未来
—— 泉州五中与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联合帮扶活动纪实
在这个春意盎然、生机勃发的季节里,一场旨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校际合作的盛事在陈埭民族中学悄然绽放。2025年5月7-14日,泉州五中部分名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教育实力,携带着满满的诚意与智慧,走进我校,共同开展了一场跨越学科边界、联结教育梦想的联合帮扶活动。此次活动以语文、数学、生物、历史四门学科为核心,通过名师们一系列精心策划的示范课、教研研讨等形式,不仅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更为两校之间的结对帮扶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
启幕:共绘教育蓝图
活动伊始,我校与泉州五中的领导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意义非凡的时刻。泉州五中作为教育领域的佼佼者,此次的帮扶活动无疑是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次巨大鼓舞和有力支持。我们期待通过这次合作,能够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共同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深耕:学科示范引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泉州五中的骨干教师们以其精湛的教学技艺、深厚的教育情怀,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五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
泉州五中的唐艳丹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散文复习课。首先是进行考点知识梳理,明确指出高考中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命题形式,通过列举近年真题,让学生直观了解考查情况,便于把握复习方向。其次是方法指导实用,“三观察”“三联系”的方法,从句内和句外多角度分析,为学生理解语句含义提供了具体路径。结合《荷塘月色》例句讲解,有助于学生掌握方法。最后,通过真题错例剖析,展示学生答案并分析失分原因,能让学生认识答题误区,避免犯错。会后同行们建议,可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如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真题,提升参与度,巩固学习效果。
作为泉州五中高中数学教研组组长、泉州市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和福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杨苍洲老师,开设题为《数列的奇偶项》的示范课,他授课条理清晰,巧析规律带领学生探索数字之间的无穷奥妙。主持并参与多个省市级课题研究的张嘉钦老师,开设了题为《解三角形面积周长最值》的示范课,其思路明确,妙解难题。两堂课精准施教,拓展思维,助力乡村教学,促进教育交流共进。让同学们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在生物课堂上,泉州五中名师张芳芳副书记开设了题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示范课。张书记曾被福建省教育厅授予“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称号,被中共泉州市委授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获“全国中学生物奥赛联赛福建赛区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张书记紧紧围绕概念“基因突变”的建构,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层层递进,启发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结合实例进行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教育。张书记的课深入浅出,贴近学生实际,有很有启发性,是一堂成功的示范课。
历史课堂上,付丽敏老师开设了《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的示范课,张老师则以其渊博的历史知识、独特的历史视角,为学生们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付老师这节课以时间为轴,以“一片茶叶的全球旅途”引导学生了解、理解近代以来几个世纪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情况,通过“茶叶”这一极具生活气息又承载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帮助学生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本课揭示了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却在工业革命后被英国通过殖民体系(印度、锡兰茶园)、标准化生产(立顿袋泡茶)和消费文化建构(下午茶仪式)重构了全球茶业秩序,这实质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话语权的更迭。
研讨:智慧碰撞火花
除了示范课之外,课后还安排了多场教研研讨。在研讨会上,两校的老师们围绕“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改革要求,就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管理水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泉州五中的老师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我校的老师们也积极发言,提出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在智慧的碰撞与交融中,老师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更激发了创新教学的灵感与热情。
展望:携手共创辉煌
此次帮扶活动虽然短暂,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思考与启迪。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的事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交流、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同时,我们也期待与泉州五中建立更加紧密、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携手共创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
图文:黄 瑞
一审:张文哲
二审:莫洪君
三审:邹文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