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同台探诗意, 诗韵流长润心田
——陈埭民族中学高中语文组开展古诗鉴赏同题异构活动
为深化古诗教学研究,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创新,高中语文组于近日开展了以“古典诗词的时空情怀”为主题的同题异构活动,陈鸿与陈玉婷两位教师执教《登岳阳楼》与《桂枝香·金陵怀古》(部编版必修下),以诗为媒,以课传道,通过“同题异构”的形式呈现了两节风格迥异却殊途同归的精彩课堂,通过多元教学设计展现古诗鉴赏的独特魅力,为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思考。
课堂剪影:异构见匠心
陈鸿老师与陈玉婷老师分别以“登高”“怀古”为线索,通过对比诗中的意象群(如“吴楚乾坤”与“千里澄江”),引导学生分析杜甫沉郁顿挫的忧国之情与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的历史反思,深化学生对“诗境即心境”的理解。
陈鸿以“家国情怀”为主线,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导学生走进《登岳阳楼》的意境。她以岳阳楼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结合杜甫生平与安史之乱的社会背景,带领学生品读诗句中的“悲怆”与“壮阔”。课堂中,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诵读指导、意象分析、置身诗境等环节,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昔闻”到“今上”,从“吴楚东南坼”到“乾坤日夜浮”,一步步触摸到诗人深沉的家国大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从诗句的炼字到情感的升华,展现出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课堂氛围活跃而富有张力。
陈玉婷老师以《金陵印象》导入课堂,通过金陵古今对比图感受王安石“六朝旧事随流水”的哲思。精心设计任务群,通过矛盾意象分析(如"彩舟云淡"与"天气初肃")、六朝时空轴演示等策略,破解怀古词"景-史-情"的鉴赏密码。课堂中,学生精彩辩驳“王安石笔下的‘悲恨相续’是否暗含对北宋的警示”,将审美鉴赏推向思维纵深。思维训练层层进阶,从意象解构到史鉴意识觉醒,最终落点于北宋现实关怀与今昔对话写作,实现文化理解的螺旋上升。与《赤壁怀古》的对比迁移,既深化了怀古词体裁认知,更培育了以古鉴今的批判性思维。
研讨聚焦:碰撞促提升
评课环节中,教研组充分肯定两位教师“异构”特色:
“同”在目标:均紧扣“语言建构”“文化传承”核心素养;
“异”在路径:或重史料实证,或主审美创造。
两位教师均以学生学情为起点,通过差异化设计实现“精准施教”。陈鸿老师关注学生情感共鸣,陈玉婷老师侧重思维能力培养,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中,两位教师均注重“学习任务群”的实践,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探究任务、借助学案导学,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落实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
与会教师特别指出,两首诗虽题材相近,但杜甫“以小见大”的个体生命体验与王安石“以古观今”的宏大历史视角形成互补,为单元教学提供丰富切入点。
本次同题异构活动,既展现了教师对古诗教学的个性化探索,也为落实提质增效的语文课堂提供了范例。教研组长总结道:“古诗教学不应止步于翻译与背诵,而要让千年文脉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分。” 未来,我校将继续推进此类教研活动,让中华经典在创新教学中熠熠生辉!
文字:高中语文组
图片:高中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