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年的父亲节,尽管网络商们一再煽风点火,也还是少了些购物狂欢的浮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比心灵陪伴、滋养更能体现这一生的缘分。什么才是父亲最需要的?儿女们在思索。我要把什么奉献给我挚爱的孩子?父亲们更在想。三联新书《袁浦记》,字里行间满满都是父子深情。
作者孔建华,身长、清癯,微黑,不苟言笑。生于江南鱼米之乡久居京城,就职行政机构,标准京官一枚。饮食却不甚考究,一碗素面果腹即可。为人少活泛,研究向题做事,认真耿直,略嫌执抛,像个老派学究。与人交,简单、质朴,重然诺。其襟袍敞、古道热肠在遇事深交后不经意间才能慢慢体味出来。曾经诧异宦海多年而古风犹存的矛盾。直到读完他的散文集《袁浦记》才的寻到其中的逻辑。
写《袁浦记》这样的文字对孔建华来说,并不具有立德、立言、立功之效能。他仅为纪念亲人而为文,为陪伴孩子成长而运笔,43岁的他,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为自己12岁的独子铁儒接续家族的血脉和亲情,在他看来这是件作为交亲必须要做的事。一种食品可不可以吃,一部书可不可以读,一个电视连续剧可不可以看,人们总是会说:“敢不敢,愿不愿,让你的孩子来试试?”能不能让血肉骨亲来享用,这是衡量质量和健康与否的金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说,孔建华奉献给观众的是什么,也就不言自明了。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中国文学作品塑造了大量党员干部形象,他们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英勇斗争建设美好的家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成为一面面光辉的旗帜。以《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等一批著名长篇小说为代表,歌颂了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守初心、担使命、敢于战斗、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同时,还应充分关注一些中短篇小说作品,它们没有宏大的历史构架,只截取一个片段,但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思考,赵树理的《锻炼锻炼》就是一个典型,在这篇作品中,“锻炼锻炼”是村主任王聚海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副主任杨小四、高秀兰等人都需要锻炼锻炼才能做好干部,然而通过对“小腿疼”和“吃不饱”两个落后妇女的批评教育过程,最终发现真正需要锻炼锻炼的恰是王聚海。作品通过村主任王聚海和副主任杨小四两个人物之间的对照,以及高秀兰、王镇海、王盈海、张太和等次要人物的表现,思考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应该锻炼什么以及如何锻炼,才能真正担当负责攻坚克难。
《锻炼锻炼》这部作品通过王聚海和杨小四的对照,以及对如何锻炼才能成为合格的党员干部的思考从一个侧面表达出守初心担使命的方法,虽然是一部短篇小说,没有激动人心的英雄人物事迹,但仍然具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对当下的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